孙伟,二级教授,现担任扬州大学农业科技发展研究院院长兼任教育部农业与农产品安全国际合作联合实验室主任。
现为国家畜禽遗传资源委员会羊专业委员会委员、全国羊遗传改良计划专家委员会委员、农业农村部“科创中国”肉羊产业链服务团团长、“一带一路”羊遗传资源评价、保护与改良创制创新院院长、江苏省畜禽遗传资源委员会羊专业委员会副主任、江苏省家畜种质资源与遗传改良国际合作联合实验室主任,兼任中国畜牧兽医学会养羊学分会副秘书长、动物遗传育种分会理事、江苏省肉羊业协会副会长等。为中国羊遗传资源状况报告撰写牵头负责人、国家羊新品种审定与新资源鉴定文件牵头起草人。获江苏省“333工程”第二层次培养人选、江苏省“六大高峰人才”培养人选、江苏省“青蓝工程”优秀骨干教师培养人选、新疆“天池英才”特聘专家等人才称号。
一直从事羊遗传资源评价、保护与创新利用,以及肉羊绿色低碳高效养殖的教学与推广工作。先后主持国家自然基金国际(地区)合作交流项目、面上项目、江苏省农业重大新品种创制项目等30余项。发表学术论文100余篇;主编出版著作4部;获授权发明专利9项;以第一完成人获神农中华农业科技二等奖1项,作为主要完成人获得省级科技奖3项。
扬州大学与南通市海门区长江三角洲白山羊保种繁殖研究所共建科技小院,创新"产学研用"一体化人才培养模式。科技小院研究生长期驻点生产一项,包括动物科学、兽医等专业,在导师指导下,围绕良种繁育、精准营养、疾病防控等方面进行科研攻关与技术示范,驻点研究生通过参与种羊性能测定、饲料配比试验、健康养殖示范等实践环节,不仅深化了理论认知,更培养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形成“把论文写在大地上”的培养模式。
针对科技新农人培养,构建了分层分类的培训体系。羊场联合扬州大学通过“理论教学+现场实操+跟踪指导”的培训模式,不定期定期开展现代养殖技术、智慧牧场管理、产品营销等专题培训,不断提升基层技术人员技术水平。
在基层农村,注重挖掘和培养“土专家”,尤其是一些几十年来一直从事海门山羊相关工作的老前辈,组织具有30年以上养殖经验的老养殖户开展技术传承,邀请他们对技术人员与研究生开展培训,分享实用技术等,形成“老带新、传帮带”的人才培养模式,既保护了传统养殖智慧,又促进了现代技术与传统经验的有机融合。
科技小院积极投身农村科普活动,助力乡村振兴。积极参加省、市农技协组织的养殖培训,向农户传授白山羊科学养殖、疫病防控技术与经验;多次赴乡镇市设立展台,通过实物展示、手册发放及现场答疑,普及良种繁育知识;结合“全国科普日”“农民丰收节”等节点,举办“白山羊文化体验”活动,展示保种成果,推动传统养殖与现代技术融合;对接低收入农户,免费提供种羊与技术指导;利用微信公众号、短视频平台发布养殖科普内容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