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省(赣榆)水产种苗科技小院
机构基本信息
科技小院全称
江苏省(赣榆)水产种苗科技小院
成立时间
202405
依托单位类型
民企
所在位置
江苏省连云港市赣榆区青口镇里沙村
技术带头人
首席专家信息
姓名
许星鸿
职称/职务
江苏海洋大学教授
专业领域
海洋生物资源与环境
在科技小院日常工作相关情况
由江苏海洋大学许星鸿教授带领的海洋经济动物资源开发与保护科研团队负责“江苏省(赣榆)水产种苗科技小院”科研试验的设计和实施的的技术指导工作。该团队拥有人员6名,其中教授1人、副教授2人、高级实验师1人、讲师2人,3名具有博士学位,1人为境外访问学者。 研究领域包括:海洋生物资源开发与利用、海洋经济动物遗传育种及增养殖技术、水域生物多样性及群落生态系统特征、海洋环境毒理学等,致力于为绿色水产健康养殖及水环境保护提供科学依据。 团队近3年以来主持和参加多项国家省市级科研项目,发表高水平论文20余篇。团队服务于地方产业,先后开发了沙蚕、长蛸、毛蚶、日本蟳、单环刺螠和矛尾复鰕虎鱼等新的海水养殖品种10余个,为海水池塘养殖提供了补充和替代品种,建立并推广立体生态混养模式,推动了地方海洋经济健康发展。未来,研究团队将基于海洋生物资源开发利用及生态环境现状,研究和开发海洋经济动物新品种,探索健康的多品种立体生态混养模式,揭示典型海洋污染物对海洋生物的毒性效应及毒理机制,并探索高效水质调控方法,进行环境影响评价,实现海洋生物资源的合理开发及可持续利用。
首席专家简介

许星鸿,女,教授,博士,硕士生导师。江苏省“六大人才高峰”高层次人才、连云港市“521高层次人才培养工程”第二层次培养对象、连云港市三八红旗手、校优秀教师、校三育人先进个人。以第一作者或通讯作者发表论文90余篇,其中SCI收录11篇,授权专利2项,参编教材1部,获国家海洋局海洋科学技术奖二等奖、江苏省海洋与渔业局科技创新奖三等奖、连云港自然科学科技成果奖二等奖、连云港市科学技术进步奖二等奖和三等奖各1项。

产业服务
推广品种或技术
鱼虾蟹贝水产苗种繁育技术,养殖水质检测及调控技术,水产绿色健康生态养殖模式
核心技术成果
(1)半滑舌鳎等经济水产动物苗种繁育技术 公司与江苏海洋大学合作开展了中国明对虾、半滑舌鳎、梭子蟹、大黄鱼和黑鲷等水产苗种繁育技术开发工作。现年产中国明对虾苗(体长≥1 cm)约4亿尾、半滑舌鳎鱼苗(体长≥5 cm)约500万尾。
(2)养殖水质快速检测及调控技术 建立了养殖水质快速检测技术,可快速检测养殖水体的各项理化因子的含量,并开发了水质调控关键技术,减轻水产养殖尾水排放对周边环境的污染,促进水产养殖产业的可持续发展。
(3)水产绿色健康生态养殖模式 利用不同养殖生物的生态特点,探索出鱼虾蟹贝藻等养殖生物的立体生态养殖方法,包括池塘修整、水质调控、投放苗种、投喂饵料、病害防治和收获等步骤,可以充分利用水体空间和饵料,提高产量和经济效益。
技术创新点
典型服务案例
(1)半滑舌鳎工厂化人工育苗技术开发及应用 于2022年进行了半滑舌鳎良种引进与推广,建立了半滑舌鳎全人工繁育技术;年生产半滑舌鳎鱼苗(体长≥5 cm)约500万尾,实施半滑舌鳎增殖放流项目6项,投放半滑舌鳎鱼苗110万尾;申请专利1项。 (2)单环刺螠苗种培育及立体生态混养关键技术开发与示范 于2021年进行了单环刺螠苗种繁育及生态养殖技术开发,培育出单环刺螠幼螠646.40万只,平均单位水体出苗4.04万只;示范养殖150亩,生产商品成螠1.92万公斤,平均亩产128.11公斤,实现总产值160.93万元,取得了较好的经济和生态效益。申请国家发明专利2项,授权发明专利1项。 (3)矛尾复鰕虎鱼工厂化育苗及池塘生态混养技术集成与示范 于2023年与江苏海洋大学、连云港水产杰浩水产公司联合开发了矛尾复鰕虎鱼工厂化育苗及池塘生态混养技术,培育出矛尾复鰕虎鱼苗282.32万尾,示范养殖220亩,亩产矛尾复鰕虎鱼成鱼117.75kg,生产商品成鱼2.59万kg,实现池塘混养总产值189.71万元,完成了矛尾复鰕虎鱼工厂化育苗和养殖技术操作规程各1项,申请发明专利1项、实用新型专利2项。
人才培育

江苏省(赣榆)水产种苗科技小院是建立在江苏赣榆水质检控科技小院的基础上。江苏赣榆水质检控科技小院于2024年5月获批为江苏海洋大学校级科技小院,已入驻研究生5名,包含渔业发展专业硕士研究生2名、水产专业研究生1名、海洋科学专业研究生2名。开展了工厂化养殖、池塘养殖及小棚养殖等不同养殖方式的养殖水体的水质检测及调控研究工作,开发了鱼、虾蟹、贝多物种立体生态健康混养模式,并对重金属、双酚A等常见污染物对养殖对象的毒性效应以及鳗弧菌等常见病原菌对养殖对象的影响机制进行了研究,评估其生态风险,为绿色水产健康养殖及水环境保护提供了数据基础。已驻点研究生具体分工如下: 王亚东,渔业发展专业,分工:益生菌对养殖水体及生物影响研究; 王思婕,海洋科学专业,分工:工厂化养殖水体水质检测及调控; 李百玉,水产专业,分工:小棚养殖水体水质检测及调控; 席晨宵,海洋科学专业,分工:重金属对养殖水体及生物影响研究; 叶冠然,渔业发展专业,分工:池塘养殖水体水质检测及调控。 研究生在驻点期间有工作日志,并已将部分日志上传至全国科技小院服务管理平台。 近年来,连云港赣榆正大水产苗种有限公司与江苏海洋大学共同培养硕士研究生14名,其中已毕业8名,6名在读,3篇硕士论文被评为校优秀硕士论文,具体如下: 已毕业硕士研究生:2019届朱晓莹;2020届孟霄;2021届甘宏涛、姚海洋;2022届刘统昊;2023届丁子媛;2024届刘顺、亓鲁。 优秀硕士论文:朱晓莹“环境胁迫对单环刺螠生理生化及抗逆基因表达影响的研究”;孟霄“单环刺螠繁殖生物学和人工苗种繁育技术研究”;刘顺“六价铬对单环刺螠的毒性效应”。

农村科普

目前科技小院开展了单环刺螠和矛尾复鰕虎鱼人工育苗技术、鱼虾蟹贝立体生态混养模式的示范推广工作,并对连云港市赣榆区养殖户开办了养殖水体水质调控技术科普讲座,培训100余人次。

;;
关于我们
科技小院惠农平台致力于推动农业科技创新,促进农业现代化发展。
联系方式
电话:02586670787
邮箱:jskxnj@163.com
地址:江苏省南京市建邺区梦都大街50号
关注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