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席专家应诗家,江苏省农业科学院研究员,先后担任国家水禽产业技术体系“徐州综合试验站”站长,江苏省水禽产业技术体系副首席专家,江苏省畜牧兽医学会理事、江苏省畜牧业协会禽业分会副会长,南京农业大学、江苏大学、南京信息工程大学和安徽农业大学硕士生导师。江苏省“333”第三层次培养对象,江苏省农业科学院“紫金人才”第四层次培养对象。主持国家水禽产业技术体系综合试验站站长、十三五国家重点研发专项分任务、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江苏省自然科学基金、江苏省自主创新资金和江苏省地方标准等省部级项目10余项;作为主要完成人获得神农中华农业科技奖二等奖1项;牵头制定江苏省地方标准1向;以第一作者或通讯作者发表论文20余篇,其中SCI论文10余篇,EI论文1篇;授权专利8项,其中PCT美国发明专利1项。
高邮鸭科技小院依托江苏高邮鸭发展集团有限公司,联合江苏省农业科学院、江苏大学共建,拥有国家级高邮鸭保种场与现代化养殖基地。小院聚焦优质鸭培育和杂交利用,在人才培养方面成果显著。
在学生培养上,以产业对优质鸭品种需求为导向,借助优质鸭育种技术,开展 “产教融合” 模式。高校学生深入养殖基地,在专家指导下参与实际育种工作。例如,江苏大学相关专业学生参与高邮鸭新品种培育实验,从鸭群选育、配种到数据监测分析全程实践,将理论知识用于解决实际问题,提升专业技能与科研素养。通过这种方式,为农业领域培育了一批理论扎实、实践能力强的专业人才。
对于科技新农人,小院开展技术培训与示范推广活动。组织当地养殖户参加优质鸭养殖技术培训,内容涵盖饲料配方优化、疾病防控、养殖环境智能管理等。同时,设立示范养殖区,让科技新农人直观看到新技术应用效果。如采用物联网技术实时监测鸭舍温湿度、氨气浓度等环境参数并自动调控,提高养殖效率与鸭群健康水平。科技新农人在学习与实践中,掌握先进养殖技术,成为推动产业升级的新生力量。
在 “土专家”“田秀才” 培养上,充分发挥小院专家团队优势。专家与有经验的养殖户结成帮扶对子,进行一对一指导。针对养殖户在实际生产中遇到的难题,如高邮鸭产蛋率不稳定、鸭蛋品质波动等,专家现场诊断并给出解决方案。养殖户在长期实践与专家指导下,积累丰富经验,成为当地养殖能手,像养殖大户李大叔,经专家指导改进养殖方法后,养殖效益大幅提升,还能为周边养殖户提供技术支持,成为大家认可的 “土专家”。
此外,小院通过组织学术交流、技术研讨等活动,为各类人才搭建沟通平台,促进知识共享与经验交流,不断提升人才的专业能力与创新意识,持续为高邮鸭产业发展注入人才动力 。
在农技协联合行动中,小院充分发挥自身优势,组织专家团队深入乡村。针对高邮鸭养殖过程中遇到的各类问题,如疾病防治、饲料优化等,开展专业培训讲座。专家们用通俗易懂的语言,将复杂的科学原理转化为农民可操作的养殖技巧。同时,小院还积极参与技术推广会,展示最新的养殖设备与技术,帮助农民了解行业前沿动态,提升养殖效率与质量。
在科技卫生文化 “三下乡” 活动里,小院的身影格外活跃。科技方面,小院设置专门的咨询台,为农民解答关于高邮鸭养殖的疑惑,发放精心编写的科普手册,内容涵盖高邮鸭的品种特性、养殖要点、市场前景等。卫生板块,专家们讲解养殖过程中的卫生防疫知识,强调健康养殖环境的重要性,提高农民对鸭群疫病防控的重视程度。文化上,通过举办与高邮鸭相关的文化活动,如鸭文化展览等,让农民更加深入了解本地特色鸭文化,增强文化自信,同时也为鸭产业的发展注入文化内涵。
在农村科普文化活动中,小院更是创意十足。举办 “高邮鸭养殖技能大赛”,以竞赛的形式激发农民学习科学养殖知识的热情。在比赛过程中,农民相互交流经验,专家现场指导点评,不仅提升了农民的实际操作技能,还营造了浓厚的学习氛围。此外,小院还组织科普文艺演出,将高邮鸭养殖知识巧妙融入小品、快板等表演形式中,让农民在欢声笑语中接受科学知识,这种寓教于乐的方式深受农民喜爱。
在各类帮扶活动中,小院对贫困养殖户进行精准帮扶。为他们提供免费的高邮鸭优质种苗,根据养殖户的实际情况制定个性化的养殖方案,并安排技术人员定期上门指导。从鸭舍的建设、鸭苗的饲养到疫病的防治,技术人员全程跟踪服务,确保养殖户能够掌握科学养殖方法,提高养殖收益,实现脱贫致富。